暖哭!现实版梦想改造家!绞尽脑汁为小镇“轮椅姑娘”在家“铺路”!
2008年,小思(化名)来到这样一个世界,1岁时,她被诊断为脑瘫及肢体二级残疾。尽管如此,小思从始至终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在家人和社会的帮助下,坚持学业。今年,十六岁的小思即将开启高中学习生涯,在开学前夕,她收到了一份特殊的“开学礼物”——在社区与社会各界爱心汇聚下,小思一家生活的老房子被改造成“无障碍”的家。
2023年,上海持证残障人士已超60万,如何在居家空间中相对独立地生活,感受到便利、舒适、尊严,成为其中很多人的一大难题。家庭无障碍改造不仅是特殊人群的生活保障,更是一座城市温度的体现。
1岁时,小思被诊断为脑瘫及肢体二级残疾,从那时起,她的世界仿佛就离不开轮椅和家人。然而,随年纪增长,身高、体重渐渐增加,日常照顾她的妈妈渐渐力不从心,难以独自帮助她完成如厕、洗澡等需求。如何让小思在家中独立完成基本生活需求,成为了家人心中的一大难题。
然而,小思的家庭经济情况并不宽裕,母亲为了照顾她无法外出工作,高龄的奶奶又身患多种慢性病,整个家庭经济来源主要是依靠父亲的工资和奶奶的退休工资。幸运的是,小思一家并不孤单。多年来,彭浦镇政府、镇残联及万荣新苑居委会始终重视着他们的生活状况,多次伸出援手。
近年来,依托市、区两级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项目,小思家中的厨房、卫生间安装了基础的辅助设施,部分生活需求有了助力。然而,由于空间限制,狭小的卫生间无法容纳轮椅的进入,对于小思来说,想要独立完成基本生活需求,仍是困难重重——仅仅是坐上马桶、起身洗手、坐到淋浴凳三个动作就用了8分钟,并且几乎耗尽了她的体力。
当得知小思家目前面临的困境后,彭浦镇与万荣新苑居委会积极行动,邀请专业设计师团队,根据小思一家的生活小习惯与特殊需求量身定制改造方案。在全面细致的规划与改造下,16岁的小思第一次找到了生活的“掌控感”。
对于无障碍房间的改造来说,重要的一点是要消除地面的障碍落差,避免台阶、门槛的出现,最大限度上将全屋地面找平,避免沟沟坎坎。
根据小思的日常需求,设计团队将通往卫生间的路线设计成了无障碍通道,沿途安装多处扶手,助力小思自主安全地前往卫生间,并拆除进门处的门槛,改为平缓斜坡,降低绊倒风险。
为了确保小思在卫生间行走时更加平稳舒适,改造工程将卫生间整体地面垫高,与淋浴区保持一致,并将淋浴区老旧的挡水条替换为条形地漏,提升排水效率,降低滑倒、绊倒隐患。
淋浴间改用恒温水龙头,避免水温突变带来的不适;同时,将淋浴区原本暗藏安全风险隐患的电路插座移至台盆旁,保障小思一家的用电安全。
根据小思和奶奶的特殊需求,改造设计中将卫生间的扶手系统做了整体升级。淋浴区安装T字形扶手,并配备了可上下调节高度的喷头,方便小思和奶奶抓握使用。
根据小思的行走动线,马桶对面设置加长一字形扶手,助力小思起身或移动;为高龄奶奶配置下翻扶手,助力老人如厕时借力起坐。
无障碍设计并不是翻天覆地的改造,每一个小小的改变都会让小思觉得方便很多。如今,小思起坐如厕的过程不仅从8分钟缩短到了2分钟,也让独立生活不再成为她的奢望。
无障碍工程凝聚着来自社会多方的温暖,彭浦镇残联、社区居委会联系爱心企业慷慨捐赠了装修用到的材料,设计师们在每一个细节都尽力,彭浦镇的传统志愿服务项目“微心愿”向小思赠送健步机、积木、书包……在温暖与爱的传递下,最终,一个充满关怀的新家呈现在小思一家人面前。
小思的妈妈感激地表示:“现在卫生间用起来十分便捷,而且看起来也更加整洁美观了。最重要的是,小思能够独立完成很多事情,这让我们全家都感到无比欣慰和感激。”
居家环境无障碍改造后,小思渐渐在很多生活场景中都不再需要妈妈的帮助,拥有了日常生活的掌控感,对身体、心理都带来了更加积极的改变和帮助,小思对即将开始的高中生活也充满了期待,也更加容易发现生活中的一些小确幸——妈妈养的花突然抽了新枝、今天做的手工比昨天更精致……
作为推进落实上海市残疾人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重点工作之一,今年,为有需求且合乎条件的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再次写进了静安区、彭浦镇为民办实事项目清单。从下不了床、下不了楼,见不到屋外的太阳,到社区里多出了无障碍坡道,再到“生活可自理、出行更方便、家人更放心”,这些看似细小的无障碍“微改造”,却托起了一个个困难群体的幸福生活。